您的位置: 易倍体育网页版登录学科建设 → 正文
阅读新闻

我校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意义和优势

[日期:2009-07-06 ]

一、我校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意义
    1.是自治区及周边地区体育事业尤其是民族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文化水平飞速发展、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要也日益增加,同时对高层次体育人才的需求量增加,从而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变革。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总数为20038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只有8名,占教师总数的0.4‰;内蒙古自治区教练员总数为504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只有4名,占教练总数的0.8%;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社会指导员1989名,目前尚没有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在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工作者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区及其它少数民族地区尚无体育硕士专业教育基地,不仅不能满足在职体育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更谈不上高层次体育人才的培养。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自治区最早成立的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学校,已经具备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能力,申请成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必将为提高内蒙古自治区该领域各类体育人才素质、培养高层次与专业化、应用型体育人才发挥更大作用,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履行为社会服务的职能,适应自治区乃至其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要求。
    2.能够更好地为内蒙古自治区专业运动队教练员、优秀运动员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从而提升我区运动竞技水平。专业队教练员和运动员追求的目标之一是将运动竞技水平提高到极至。他们具有较高的教练技巧和运动技能,但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必要的理论素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专业技能的进一步发展和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因此,为他们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促进全面发展,加速进一步专业化是当务之急。内蒙古师范大学拥有自治区最高水平的体育专业教学和培训的人才群体,具备培养体育硕士的能力。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教学的水平,我校从教师队伍中选拔了一批思想过硬、作风正派、学术水平很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很强的教师组成的导师团队。他们的努力将为专业队教练员、优秀运动员的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3.是培养民族体育人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蒙古族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是内蒙古自治区和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活跃在世界体育舞台上。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换来世人的尊敬,谱写了一幅幅动人的乐章,挑战了人类体能极限,为本地区,乃至国家争得荣誉。他们生长在少数民族地区,自幼用民族语言交流和学习,渴望学习先进民族的科技文化,提升自己专业素养。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内蒙古师范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体育教学与实践中使用蒙汉双语教学,拥有在我区,乃至在国内最强的体育教育蒙汉双语授课教师队伍。在体育硕士导师团队中,能够用蒙汉双语教学的教师人数达到47%,能够满足用蒙汉双语言授课要求。
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性格造就了他们驰骋世界体坛的壮观局面,而作为这座金字塔的基础,大量的体育人才散布在除内蒙古自治区以外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其它省区,为当地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一份贡献。另外,注册到外省区的蒙古族优秀运动员成为他们摘金夺银的主力,大受当地人民的欢迎。但由于在文化、语言上的差异,在当地,他们的理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想解决此问题,须回到内蒙古才有可能,并且唯有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可能担此重任,为他们早日成为高素质、专门的应用性人才提供机会。
    4.有助于我区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体育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工作效果均影响体育大局。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及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因此需要大量的管理、研究和经营人员,他们的工作为本地区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本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和上述相关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花大力气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提升我区和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之竞争力。 
二、我校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优势
    第一、我校良好的办学条件、优良的校风、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社会公认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开展体育硕士教育的基础。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形成了“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和“求真务实、育人至上”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抓机遇、求发展、创特色、上水平、建名校”的办学思路。我校体育学科创建于1952年,在教学条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得到了社会各界及专家学者的赞誉。本学科培养了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和教练员,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体育人才,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其中原内蒙古体育局局长李刚,北京奥运会20公里竞走第四名王浩的教练,国家级高级教员练杨文科,2008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裁判、国际级田径项目裁判陈明,残奥会裁判国际级乒乓球裁判霍日查,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希明,北京奥运会拳击项目81公斤级冠军张小平,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子速度赛马冠军乌兰格日乐、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子速度赛马冠军李帅、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柔道74公斤级冠军都仁贺希格、体育科学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专家,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教授刘沅龙等都是我校优秀毕业生代表。我校毕业生承担了内蒙古乃至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八省区培养民族体育的师资的主要任务,为八省区少数民族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二、我校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和体育人才培养经验。我校现设有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方向从2001年开始招收91名学生,授予学位70人,在校21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从2007年招收两届13名学生,目前还没有毕业生。从2002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体育教育方向)34名学生,毕业23人,获得学位23人,在校11人。招收高校在职教师硕士研究生31人。研究生在校期间有3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我校还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已培养学生三千余人。
易倍(中国)运动训练学专业先后从内蒙古专业运动队招收优秀运动员共156人,所培养的学生在奥运会、洲际比赛、全国运动会和年度大奖赛中有21人次获得冠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现有全国传统体育学校体育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培训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辅导员培训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基地。体育教育训练学是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学两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1 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这为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我校具有完善的教学条件和场地设施。我校室内外运动场面积合计134000m2,其中体育馆4座,室外塑胶田径场3块,炉碴田径场1块,投掷场1块,室外篮球场45块,排球场26块,网球场9片,室外游泳池1个。实验室6个(心理学实验室、运动解剖实验室、运动生理生化实验室、动作分析实验室、人体机能测定实验室和体育保健实验室)总面积1019 m2和体育科学研究所1个。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45个,座位5004个;有10个高标准的案例教室和案例讨论室可用于体育硕士教学;校园网覆盖率达95%以上,网上教学资源丰富;有公共教学及开放机房20个,电脑近4000台;我校图书馆是自治区高校中藏书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体育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图书资料、刊物、电子文献齐全,这些教学设施和资源完全可以满足体育硕士教学的要求。
    第四、我校具有高素质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教师队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体育学科已经形成一支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任课教师中,教授占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25%,副教授占43%,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60%。教师中有国际级裁判2人(田径和乒乓球)、国家级裁判7人。近几年,本学科教师参与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主持科技部奥运攻关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国家体育总局哲社项目1项、内蒙古哲社项目1项和内蒙古体育局研究项目15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奖,其中获内蒙古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科技创新奖一项;青年优秀奖一项。内蒙古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奖一等一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十余项。本学科教师论文入选28、29届奥运会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共3篇、入选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论文8篇。入选中国体育科学大会第7、8届论文报告会论文13篇。入选第7、8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5篇。入选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5篇。国际体育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篇。国内体育核心斯刊发表论文29篇,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100余篇,被转载和引用论文5篇。参加全国统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审订的教材5部。自治区教材6部。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2部。
    总之,我校已经具备了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基本条件,完全有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水层次体育人才。